三国演义小说蒋干

0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著名古典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主要围绕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在这部小说中,蒋干是一个较为特别的人物。

蒋干,字子翼,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儒将。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曾参与了著名的“蒋干盗书”事件,这实际上是小说中虚构的情节。故事的背景是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诸葛亮派遣部将庞统前往东吴,化名蒋干,试图接近曹操,通过蒋干传递诸葛亮的策略,让曹操误信孙权与刘备结盟,并将两位东吴将领蔡瑁、张允交给曹操。然而,蒋干却在曹操面前泄露了这一秘密,导致两位东吴将领身死,同时也加深了吴魏之间的矛盾。

在小说中,蒋干的角色通常被描绘为一个轻信、不善把握机会的人物。通过“蒋干盗书”这一虚构情节,作者不仅展示了蒋干的性格特点,也借此讽刺了某些人因轻信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虽然蒋干在小说中的形象并不十分正面,但他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和贡献则相对缺乏明确记载,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更多是基于作者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

曹操杀蔡瑁、张允无疑是自断臂膀,但在蒋干看来,他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等着曹操的赏赐,哪想一向赏罚分明的曹操竟然分毫未赏,蒋干有点懵,他有点想不明白,也许这个功劳并不算大吧,他决定再立更大的功劳,欲知蒋干如何再次立功,且看下回分解。

曹操把蔡瑁、张允叫到帐下,吩咐其发兵,答:“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曹操怒斥:“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二人莫名其妙不知该作何回答,正惊慌间已被武士拉出去斩了。二人刚死,曹操就醒悟过来,知道中了周瑜之计,众将士问为何杀此二人,曹操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说:“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三国演义小说蒋干

黎明时分,蒋干带着书信悄悄溜走,回到曹军营地。他将所见所闻以及书信报给曹操,曹操顿时大怒。曹操于蔡瑁、张允二人素有偏见,他们刚投降时,荀攸就曾劝谏不可重用此二人,曹操当时说:“吾岂不识人!止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后,别有理会。”而怒气之下的曹操恐怕等不到“成事之后”了。

蒋干读完此信,又惊又喜又怕。惊的是蔡、张二人竟设下如此毒计要暗害曹操;喜的是这回虽未能说降周瑜,但得此机密信息也不虚此行;怕的是万一被周瑜发现,恐怕小命难保。蒋干正寻思间,周瑜假装说胡话:“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蒋干愈发不疑此事有假。四更时分任天堂在巴西网页上买游戏,又有人密报周瑜,说江北有人来报信……这一切都是演戏给蒋干看,蒋干越是听不清看不明,越觉得其中有问题。从蒋干的角度来讲,即便他看出其中有诈,难道不也应该报告给曹老板,让曹老板做决策吗?所以蒋干并没有做错什么。

周瑜佯醉倒床不醒,并在办公桌上的文卷中夹杂了一份蔡瑁张允的书信,信上写:“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饮至半夜,蒋干不喝了,再喝就真醉了,想当初在曹老板面前夸下海口,如今却始终无法进入正题,蒋干深感不安。再看周瑜,早为蒋干设计好了“退路”:你不是没能完成使命吗?给你泄漏点“军事机密”,也不枉你白跑一趟啊!

周瑜见蒋干的第一句话:“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知道蒋干来做说客,先把他的嘴堵上。在周瑜的安排下,蒋干与江东诸英杰饮酒畅谈,却始终无法谈及招降一事。

蒋干与周瑜自幼同窗求学,交情匪浅,目前在曹老板旗下工作,他自告奋勇向曹操请命要劝降周瑜,曹操大喜。蒋干来到江东,周瑜亦大喜。

蔡瑁、张允作为降将,人心难测,有造反的可能,而二人对于水军的布置,又有了造反的行迹。所谓“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往好了想,是以荆州军保护青、徐军,往坏了想,是以荆州军包围青、徐军。曹操秉性多疑,他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主,凡事都会先往最坏的方向想,蔡、张二人既有造反的可能,又有造反的“行迹”,所差的只是一根导火索。

周瑜得知蔡、张二人的计划后感到非常焦虑,有此二人统领水军将是江东取胜的一大障碍,如何除掉此二人呢?周瑜想到了一条计策,何计?反间计!

蔡、张二将久在荆襄与东吴为敌,对水军的训练颇有章法,他二人以荆州军在外抵御东吴水军,因为荆州军大多也是水军,以水军敌水军,虽说不一定打得过,但起码兵种属性上不吃亏,不至于大败,而以青、徐军在中间进行训练,假以时日,亦可用作水军,此万全之法也。

刘备犒军后,周瑜暂时收起了除掉诸葛亮的心思,率军与曹军在三江口一战,曹军失利,曹操很生气,责问蔡瑁、张允:“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二人献计:“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蒋干在《三国演义》中仅出现两次网页游戏人物变小怎么设置,但每一次出现都成功改变了赤壁之战的走向,孙刘联军最终能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蒋干可谓“功不可没”。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小人物竟能影响这样一场大型战役的结局呢?

蒋干很有才辩,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据《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引《江表传》,在周瑜请蒋干周观营中,行视军资并展示自己的富贵后,对蒋干说出誓死忠于孙氏,蒋干“但笑,终无所言”。说明蒋干很明智,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周瑜,也知道周瑜不被说服。这大概就是“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在当时,因为蒋干的表现,中州读书人,都很称赞他。

《三国志》记载周瑜“壮有姿貌”,指很魁梧,有男子汉气概;而形容蒋干“有仪容”,那是指相貌堂堂,玉树临风。汉代,男人的相貌很重要,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当时,皮肤白都能救命,《史记》记载丞相张苍正要被砍头时,因为“身长大,肥白如瓠”而被王陵救下。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今天安徽寿县人。当时的九江是郡,下辖面积很大,而现在的九江市,当时叫柴桑。周瑜是安徽舒人,与蒋干确实同一个郡。据有关记载,曹操确实派蒋干游说周瑜。蒋干求见周瑜,是以“吾与足下州里”,即同乡的名义求见,至于同窗交契,那是小说加工。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将蒋干描写成一个说大话,吹牛皮;胆小怕死;不善应对;偷偷摸摸的小丑形象。例如:曹操折兵后,蒋干自夸“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周瑜)来降”;群英会上,周瑜令太史慈执剑监酒,蒋干表现为“惊愕,不敢多言”,畏畏缩缩;在周瑜施计完毕,蒋干自思周瑜“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如是“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一副丑角模样。

猴爸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今天是猴爸陪你读书的第406天,共读的是第4本书——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

专题: 小说版三国演义   诡三国演义小说   旧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