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散文小说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它以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80年)的魏、蜀、吴三国争霸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融合了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个用散文风格简述《三国演义》的片段:

王侯将相,烽烟四起

在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中原大地烽烟四起,豪杰纷争,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的是那三国的风云际会。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各领一方,英雄豪杰各显神通,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篇章。

曹操之智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其雄才大略无人能及。他统一北方,建魏国,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以其深谋远虑和军事才能,多次挫败敌军,被誉为“奸雄”。

刘备之仁

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以仁德著称,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与关羽、张飞结义,建立蜀汉基业。刘备深谙人和之道,与将士同舟共济,最终实现统一大业的壮志。

孙权之智

孙权,字仲谋,东吴的开创者。他继承父兄之志,坚守江南,与曹魏、蜀汉并立三足鼎立。孙权精于权谋,善于用人,使得东吴在三国中得以维持长久,成为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力量。

英雄群英

《三国演义》中,不仅有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政治领袖,还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勇猛的将领,以及诸葛亮、周瑜等智慧的谋士。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智谋较量,构成了《三国演义》丰富细腻的人物群像。

结语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映,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探讨了权力、忠诚、策略、仁义等主题。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学者,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武侠文化、戏剧艺术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传统文化研究、语文教育研究和文化社会评论。曾在韩国梨花女大和日本东京大学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超越雅俗》《47楼207》《空山疯语》《正说鲁迅》《国文国史三十年》等。人称“北大醉侠”。

像荀彧、程昱这样的人,随口就能出很高明的计策。一个高级人才,他不是天天都有奇思妙想,但是你有一个人才库,这个今天不行,那个还行呢,曹操是有一个庞大的人才库的。在谋士队伍中,曹操最爱惜的是郭嘉,郭嘉字奉孝,在曹操平定北方、征乌桓的过程中,郭嘉为他出谋划策,不光是具体的计谋,而是大的方针要略,先打谁后打谁,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得非常好,可惜郭嘉早早死去了。后来曹操赤壁大败,非常感叹,他说,如果郭奉孝还在的话,我不会有此大败。曹操说了这句话之后,其他的谋士都很惭愧,说曹公对咱们这么好,竟然打了这么大的败仗,咱们都有责任。

曹操斗不过诸葛亮,自己斗不过诸葛亮,但是政治对决是实力对决,一个人不行,我十个人一百个人,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我们前面说了,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唯才是举。曹操的唯才是举,今天很容易理解,谁有才华用谁。但是在汉朝,这是一个创新。汉朝提拔人才首先是要重视德行。听说这个人很孝顺,这是人才,叫举孝廉。一般来说,用这种人也挺可靠,但是未必有效。可靠的人未必有效,有效的人未必可靠。

曹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多疑。确实聪明,想得太多了,就容易出事。杀了吕伯奢一家,还可以逃,还可以跑,后来因为他多疑,就有几次倒霉,甚至很危险。自己的儿子、侄子,还有最爱的大将典韦,都搭了进去。这是他一个致命的弱点。曹操有时候冤枉好人,对要投奔他的人,对自己手下的人也都留了心眼。比如军粮不够了,他骗管军粮的小校,说我借你的头来杀,愣说这个小校克扣军粮,借此平息军心。

三国演义散文小说

前面说诸葛亮、曹操都是一流的军事奇才,诸葛亮利用曹操什么弱点呢?都是聪明人,但是曹操有一个致命弱点被诸葛亮把握住了。诸葛亮说可以玩捣蛋鹅的游戏盒子,你不是爱动脑筋嘛,我知道动脑筋也是有度的,不能太多,曹操就是太多的动脑筋,所以前人评价曹操多疑。《三国演义》这个小说的立场是站在刘备一方的,尊刘贬曹。《三国演义》小说用了很多情节突出曹操不必要的多疑,比如因刺杀董卓,事迹败露,与陈宫一起逃到故交吕伯奢家,却因为曹操过分多疑,发生了他误杀吕伯奢全家的事。

人再有智谋,就像诸葛亮,有缺点有弱点,是难免的。有时候智慧本身就是弱点,我们一开始就讲了,从道家的观点看来,有智慧本身就是弱点。

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都烧了,一个都不追查,把这些信当着大伙的面儿全都烧了。可见曹操的胸怀。曹操懂得人心,他理解人。我是弱的,这些弟兄们跟着我就不错了,当时他们对我有二心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我已经把袁绍消灭了,将来还得依靠他们打天下呢,不能把他们都杀了。如果就一个人叛变,还可以处理,可这不是一个人,是一大批人。曹操当着大家的面把信都烧了,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我也不查,以前的事都不算了,看今后的表现。这是大智慧。这个处理让人称赞,一般人没有这个胸怀,一般人就想查谁要背叛我,我正好趁机看看谁对我忠心。这些都不管,就从今天开始,从零起步看你们今后表现。

还有曹操用书信使计。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目的也是挑拨离间。怎么挑拨离间呢?我们一般挑拨离间就是写信说谁谁骂你了,谁谁对你不好,再给那人写信说你骂他,这叫挑拨离间。曹操没这么笨,曹操写的这封信里说的都是日常客气话,都是废话,但是他在书信上故意到处涂抹,写着写着就抹掉一块重写,写着写着又抹掉一块重写。涂抹之处做文章,曹操就利用这个,他写了一封平常信,故意涂抹,结果寄到人家那儿就做到了挑拨离间。有人说这里边原来写的什么东西呀?他不知道是曹操涂抹的,以为是收信人自己涂抹的,这里边儿有阴谋啊。这就又是“无中生有”,利用书信达到军事目的、政治目的。

所以反间计,有行贿的,有造谣的,还有利用书信的。朋友们想一想,《三国演义》里,你能想起来利用书信来搞智谋的,有哪几个?前面有一个蒋干盗书,这不用说了,那是典型地利用书信。还有当初帮助曹操把徐庶骗进曹营的事。徐庶一开始帮助刘备打了胜仗,后来曹操就要把徐庶弄到他手下,怎么办呢?听说徐庶这人特别孝,对老母亲特别孝,把他母亲抓去。他母亲在这儿,还得想办法把儿子骗来呀,怎么弄呢?曹操手下有谋士叫程昱,程昱对老太太特别好。徐庶的母亲不是一般的老太太,识文断字,文化修养很高。他天天写信问安,送好吃的,老太太知书达理,每天给他回一封信,老太太给他一回信,他就模仿她的笔迹,然后用老太太的口气给她儿子写信,说为娘在这儿想儿子了,赶快来看我吧。徐庶是孝子,就这样把徐庶骗进了曹营。

诸葛亮写《出师表》给谁看的?不就是给阿斗看的嘛。为什么写得那么认真,写得那么费劲呢?恐怕阿斗怀疑他,诸葛亮活得确实不容易。在刘备临终的时候,向诸葛亮托孤,那段话也表达了刘备的大智慧。刘备怎么说的?刘备说,丞相,我这儿子不行,我这儿子窝 囊废,您看着办,你看要是能辅佐呢,您就辅佐,辅佐不了您就自个儿来。话说到这份上,诸葛亮被逼到墙角了,诸葛亮还能怎么着?诸葛亮就是拼了命也得辅佐。这叫肝胆之言,剖心剖肺地跟你说了,我儿子窝 囊废,摆在这儿了,你爱辅不辅,就看你够不够哥们儿意思了。所以诸葛亮一辈子呕心沥血也得保他老刘家江山。而阿斗的确是容易中计,容易中敌人的挑拨离间计,无缘无故就把大军撤回。

司马懿如此厉害,蜀汉方面也是知道的,知道这家伙不好惹,也想办法除掉他或者避开他。其实最早献计献策要弄掉司马懿的是谁呢?就是马谡。我前面说不要认为马谡是无能之辈,马谡很早就说司马懿很厉害,我们得想办法弄掉他。马谡献的什么计策弄掉他呢?就是离间计,引起魏主的猜疑,长期不用司马懿,诸葛亮才能连连获胜,马谡是立了功劳的。魏国打了很多败仗,后来才起用司马懿。《三国演义》里面常用反间计,挑拨离间,三国里面用来用去,在三国之前,各路诸侯也是用来用去,挑拨离间。在前边李傕郭汜之乱的时候就用过,后来三国之间用得更多。马谡献计,到魏国去挑拨魏主与司马懿的关系,魏国也派人到蜀国去挑拨后主,挑拨刘禅阿斗跟诸葛亮的关系。

而他不进,他的心理也被诸葛亮算到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也只能对付司马懿,对付不了张飞。如果吓唬张飞,张飞才不管呢,没人,进,有人也进,对张飞就失效了。恰好对司马懿这叫棋逢对手,才正好赢他。所以你不要因为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就以为他的决断是错误的。天下没有绝对之事,得看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司马懿这个人物的选择是绝对合理的。

诸葛亮为什么事事都管,难道他不懂这个道理吗?不是诸葛亮不懂这个道理,是刘备一方严重缺乏人才,最后还是实力的对比,人才不够。诸葛亮也想不管,可是如果不管就会出事。你觉得他是个人才,派出去,可能打败仗。马谡失街亭——马谡是个人才,就是因为没听诸葛亮的话,诸葛亮没嘱咐到位,他到那儿擅自行事,结果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用空城计。

汉朝的三升米,合今天六两。汉朝的时候,我们今天的这些食品大部分都没有,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一天基本上得吃一二斤饭。这还不是猛将,就是正常的人,普通老百姓,要是作战行军,那一天得吃好几斤饭。所以他一听说诸葛亮一天就吃六两饭,知道他身体垮了,身体不行了。为什么身体不行?操心事儿太多。所以一个人事无巨细都抓,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我们可以敬佩这样的人,说这人真负责,大事小事都管,这样的人,我们敬佩他,但是这不是一种最聪明的管理学的办法。

司马懿的智谋肯定不如诸葛亮,但是我们客观地想,好像不输给曹操,似乎比周瑜还强一点儿,是这样一个级别的人。当然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斗不过诸葛亮,跟诸葛亮几次交锋之后,他自我感叹吾不如诸葛孔明。说明他是高手,他能够看清楚自己跟诸葛亮差几斤几两。如果他直接跟诸葛亮打下去,一定会一败再败,但是司马懿了不起,他看到了诸葛亮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诸葛亮有缺点,什么缺点呢?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抓。人都是血肉之躯,人不是铁打的,事必躬亲,你有多少脑细胞啊?所以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命不久矣。能算到这个,是高人。他为了判断诸葛亮还能活多久,还打听诸葛亮的饭量。听人说诸葛亮现在一天只能吃三升米。

历史上关于三国古诗词、散文等其他文章也有不少。一些就是三国时期人物所写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些则是后世文人借古抒情之作。选了几篇将其用InDesign排版,虽是古文,大部分还是能看懂,并没有特别的难。诗词需要一定的理解,考虑作者当时写作背景、生平遭遇等。

这也会造成一部分人对曹操第一印象就是奸臣。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文学形象,历史上又是另外一番说法。加上《三国演义》很明显的尊刘抑曹的思想,对刘备一方描写比较偏袒,过度神化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虽然历史跨度不长,但是一些民间故事、戏曲等关于三国的内容非常多,受众很广。加之后面的《三国演义》这类通俗读物,故事写的精彩。普通读者不会特别关心这些书背后的历史原貌,更多关心故事好看与否。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原著在线阅读 飞歌传媒推荐)

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满文本《三国演义》

关于满译本《三国志演义》的译书原因,摄政王多尔衮曾明确指出:“着译《三国演义》,刊刻颁行。此书可以忠臣、义贤、孝子、节妇之懿行为鉴移动盒子怎么找免费游戏,又可以奸臣误国、恶政乱朝为戒。文虽粗糙,然甚有益处,应使国人知此兴衰安乱之理也。”由此可见,清统治者欲使国人以此为行为规范,取其忠孝节义之精华教导国人,以裨统治。

《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与校勘工作是繁复的,参与的人亦较多,祁充格实乃该书的总校之一,与之共同为该书总校的还有范文程巴克什、刚林巴克什、冯铨、洪承畴、宁完我、宋权。参与到具体工作当中的还有能图、叶成额、查布海、索那海等人。关于“巴克什”,《养吉斋丛录》中记:“国初直文馆者,掌文字,学问优赡,则赐号巴克什。如达海、刚林皆尝赐此号。”从译校该书的人员构成来看,有大学士、巴克什这样满汉兼通、学识超群的文臣领衔主持,可见清统治者对该书的重视程度。

《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

刘备回头一看,只见眼前站着一个黑脸大汉,身高八尺,长得豹头环眼,满脸络腮胡子,说话声音像打雷似的。刘备见他相貌威猛,就问他的姓名。那个黑脸大汉回答:“我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中有不少田地,杀猪卖酒,欢喜结交天下的英雄好汉。刚才见你看了布告,唉声叹气,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为难之处?”

刘焉听了邹靖的话,立即下令招兵,贴出布告。布告在涿县贴出时,惊动了当地的一位英雄。他姓刘,名备,字玄德,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当今家中已经破落了。刘备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依靠织草席、卖麻鞋谋生。到了十五岁时,母亲才让他出门读书。刘备为人厚道,言语不多,喜怒不动声色,欢喜结交天下豪杰。他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他家的附近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桑树,远远望去,树冠很像皇帝座车上的车盖。风水先生见了这棵桑树说:“这家人中一定会出贵人。”幼年的刘备听到了这话,洋洋自得。他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在桑树下玩耍,曾经指着桑树口出豪言壮语:“等我将来做了皇帝,一定要乘坐有这种车盖的车!”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掌权,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宦官乱政,牵动天下,造成民不聊生,便爆发了农民起义。当时,有个名叫张角的人建立了太平道,到处散布民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他带领四五十万人起义,一律头扎黄巾,称为黄巾军,起兵杀奔幽州。

名著欣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集历史、文学、哲学于一体的巨著。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也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专题: 轻小说三国演义   拍三国演义小说   读小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