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儿时的回忆:一张经典的三国单机游戏合集,当时2000年买的
《三国群英传1》是一款由奥汀(Odin)公司出品的游戏,游戏容量1CD,运行环境Win 95。游戏与以往的三国游戏相同的是统一全国,不同的是它的时间(应该说是年代)的表示方法是即时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回合制的,而时间是以月来计算的。游戏的重点是战争而非内政,玩家可亲临前线,在沙场上杀 敌,也可运筹帷幄。
三国单机游戏人下水变成船
《三国群英传》是由奥汀科技开发制作的一款战争策略类系列单机游戏,于1998年发行第一部《三国群英传1》。 正统游戏共7部作品,分别是《三国群英传1》、《三国群英传2》、《三国群英传3》、《三国群英传4》、《三国群英传5》、《三国群英传6》、《三国群英传7》安卓盒子投影仪做射击游戏,此外还推出2款网游。
那么总体上来说,信长之野望13在内政与军事上都有它的创新之处,而且内政经济与军事战略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可以预见13的战争节奏多少会因为这些变化而相应的改变。至于这些创新是否成功,那就需要广大玩家去验证了。至于对于我而言,这部续作还是没有让我这个轻度玩家失望的。至于在日本会有多少人掏那一万多日元(同时还得准备好买PK版的钱)买光荣的账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信长13的推出也让我们看到,三国志12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了。不过在三国志OL的油水被榨干之前,我们还暂时看不到三国志12的踪影。
本次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把本作游戏的玩法讲了一个透彻,算是面面俱到地介绍了天道的游戏系统。光荣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做得挺细心。从教学模式也往往能够看出一部游戏制作的用心程度,所以在这里推荐大家都去试一试教学模式,看不懂对话也没有关系,主要是熟悉游戏玩法,一定可以事半功倍的。
也许有许多玩家,尤其是信长的老玩家都对教学模式不屑一顾。但是这个无人问津的教学模式却是每一代都做得很有趣的。我是一直都不错过的。前作的斋藤龙兴和前前作的今川义元都让笔者我乐在其中,今次的北条氏政也一点没让人失望。光是过那教学模式用了我两个多小时,不是教学模式很难,而是看对话。
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系统指的是游戏对硬件的要求。总体上说,这部游戏对CPU和内存的要求比起12来有所提高。战场上部队一多就会出现顿卡的情况,从战略切换到进行有时也会有一小段时间的停顿。本人只有奔Ⅳ1.4+512内存。我在这里只论游戏对低配置玩家的影响。您要都是最主流配置跑这类策略游戏跑得顺畅那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人物的剧情配音,光荣一直没有的,这次当然不例外。战斗配音还是那么几句,还好,还没有听到什么雷人的声音(355里雷音多了去了)。
在音乐上,本作的音乐比起前一作来悠扬了一些。大约是为了突出天道的主题了,所以不能像革新的音乐那样振奋激昂也是情理之中。总体上音乐还是很应景的,没有什么瑕疵可挑。音乐也一直是光荣的强项之一了。
本作的画面如果开全低配置的话效果比起上一作革新来还要寒碜。也许有人要非议这画面悲剧。但是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却是从心底里高兴的。这是策略游戏又不是靠多边形吃饭的动作游戏。同样的系统最低配置画面更差,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古董机器的玩家(如我)能够玩上这款游戏,对配置要求不高本来就是策略游戏的一个优势,我是希望光荣一直能够保持这个优势。
本作的画面水平总体上与上一作革新持平吧。虽然过了四年,但是看来光荣并没有换掉原来的引擎。当然,整个游戏地图是完全重新制作过了。
至于官职,这一代名望好像有点不值钱的样子,这是因为名望也可以靠种田“种”出来了,所以名词的数字一下子变大,有点让人不适应。反正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10,还是100,只要涨得比别人快就没有问题了。当然名望影响役职与官位。这一次官职上也没有太大的调整(或者还看不出来),总体上还是官位影响能力点,役职影响带兵数。家臣内部依然没有赐官之类的设定,只有给麾下武将加俸禄的设定。
最后唠叨一点别的方面吧。人才、外交、委任(奉行)、官职、军团这些内容,目前还感觉不出什么来。现在讨论最多的似乎是外交上结成同盟之后共享科技这一点。但是我想这个科技共享只是大家共享科技,同盟解散了,那科技该是谁的还是谁的。不过同盟似乎是小大名唯一的出路了。本作的科技不再是附庸外交的一项筹码了。而人才搜索与招募那些方面并没有什么大文章可作,于是光荣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原有的基本规则,感觉上没有太激烈的变化。至于招募武将的难易度,这个应该与武将的义理联系比较大。唯一让人小小期待的是应该只是外交上电脑AI的变化了。不过若是选择高难度的话,电脑反正都是与我们为敌的吧。
最后是成长性。由于只进行了3年,所以不知道武将的四围、适性、特技是否可以培养以及如何培养。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有各种家宝可以增加武将的各项数值,从四围到适性到特技都可。另外经人补充说本作的武将有“特技日”,期间武将发动特技可以增加相应的四围。看来光荣是不会放弃武将的培养这一个游戏的玩点的。只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次的培养自由方面似乎不是很高。战略地图上也没有与武将个人相关的设定。只有等PK版了。
虽然士气在本作中十分重要,但是鼓舞特技效果有限,无法大用,倒是许多个人特技让人眼前一亮。看来武将的个性在本作中依然得到良好的体现。这一直是光荣的长处啊。
兵科适性分为SABCD等。D及以下适性的武将是不可能发动任何连携攻击的。只有C及以上才有可能发动连携,适性越高的武将,发动连携的概率也越高。所以在战术上,让适性较低的武将发动战法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样高级武将更容易与之连携。当然终级战法却是只有高级武将能够发动。
本作的武将属性最大的特点应该算是强化武将战法弱化智将谋略这一点了。与信长12的连锁不同,本作的特技概念是连携。两者的不同点在于12中的连锁是不同特技可以连续发动,而13中的连携是同一种类型的特技多人协助发动(回想一下三国志11吧)。并且在13中,只有战法是可以连携的,计谋是无法连携的。所以连骂三声之类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样一来,13就为我们定下了计谋为辅,战法为主的战术原则。而武将的四围“统率、勇武、智略、政治”。除政治与内政有关,其他三项基本上体现在战斗中。与12中勇武是鸡肋属性一样,本作中智略就变成了鸡肋属性了。用风水轮流转一词形容我想最为合适了。不过武将四围只是影响特技发动的效果。最终与连携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武将的兵科适性和阵形。
武将作为战斗单位,武将属性一直这类历史游戏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还没有官方的武将数据可考,我也不想对光荣武将的能力设定评头论足,我对日本战国也不熟。这里只是从整体上聊一聊这一代的特点。
如果一开始立围城阵(最右边那个阵)向城市进发的话,部队都会自动把城市围上。尔后我们可以选择变阵。此时围上城的部队并不会返回重新列阵而是保持围城的状态变阵。由于围城阵本身是不长斗志无法使用战法的,所以变阵那10点士气是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本来我们可以自己控制分部队手动围好城之后再选择立阵。但是很可惜这一战术暂时无效,因为一旦这样立阵,站好位的部队又都会跑回主将身边来立阵,而不会保持围城状态。所以那10点士气是无论如何省不回来。暂时用围城阵围城尔后变阵是最佳选择,希望PK版能够有所变化,不然就浪费了立阵、脱离这些战术设定了。
☆然后说到攻城战。与前一作一样,本作的攻城战继续是以“围城战法”为主。直接攻击城市,对方城市在城防降到零之前城内士兵是不会减少的。而只有围住了城市才能一边降低敌方城防一边降低敌守军士气。所以围城依然是一个十分值得依赖的战术。而且本作围城依然可以手动DIY。自己控制分部队围城。可惜的是DIY围城与本作的创新系统立阵又一次磨合度不足。
☆除了出阵时的这个变化。本作的战争大抵可以分为野战与攻城战两类(水军唱不上主角)。关于野战,最重要的是移动力的问题。野战中交战部队的粘合性并不是很强。也就是说部队可以比较轻松地脱离战斗后撤。虽然我们可以用分部队绕到敌后挡住他们的归路,但是绕出去的分部队无法再行立阵(一旦立阵要被召回)。所以战术操作上还是有很大局限性。也就是说战斗总体还是立阵之后的正面战。欺负电脑或者手动控制DIY自己的阵形暂时都还不可行。希望PK版能在立阵的自由度上加上改进。
当然,光荣这点设定的创意虽好,但是在出阵、立阵的等各种细节上果然还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比如立阵时无法切换到大地图上选取部队;部队重叠也给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用分部队围城之后立阵部队会放弃围城等等。毕竟是创新的系统,没有这么快可以完善起来的。希望光荣能在PK版中对这些细节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让立阵这个系统成为信长的又一个经典吧。
所以在天道中出阵完全不能愉懒,而是要一支部队一支部队分开来拉向前线,然后看敌军出什么兵,再将相应的将领集合在一处“立阵”破敌。这样一来战争的主动权就到你的手中了。
☆本作在出兵方面最让笔者兴奋的就是分部队出击到达战场之后再立阵这个设定。其实这一点与历史是十分符合的。历史上从来都是临敌布阵随机应变的。而大军势出发之时自然是“引本部兵马赶赴战场”。而本作的设定正好精妙地体现了这点。先是每名武将带着各自部队赶赴前线,而后视前线敌军的变化再行立阵。这个“立阵”与“阵替”的本质区别就是立阵是不减士气的。而变阵是要减10士气的。所以在天道中,如果你一开始就偷懒五人列阵出战,那么你在战斗之初就陷入了被动,敌人完全可以派出克制你的部队来应战,而你一旦临敌变阵,则是在战斗之前就先送给敌人10点士气了。
说到本作的战术层面,最为接近可以一比的还是三国志9。但是本作在三国志9的基础上作了不少的改进,抛弃了三国志9那种靠人品发动战法的模式而将部队、战法上的控制完全交给了玩家。所以本作战术上的精华就在于部队的分分合合,将领的互相搭配以及战法的合理连携。1兵流暂时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1兵工作队流)。本作在战术上很注重时机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三国志9那种出兵时机的宏观上的把握,而是细微到是前一秒立阵还是后一秒脱离。毕竟本作的战斗是即时性的,而不是如三国志9那样的伪回合制的战斗。
☆最后,如果所有支援型建筑物都与势力范围联系起来就好了。比如砦、支城、兵粮库。当然这一点倒并不重要,只是如果与势力边界联系起来。游戏的战略性定会更上一层楼。而现在,这些军事建筑完全都是为战术服务的。除了一个狼烟台受势力边界影响之外,其他的建筑物都太泛用了。
☆街町的固定势力范围的设定也并不理想。如果街町的势力范围是以街町内的建筑物多寡来决定的,那样也多少增加游戏战略上的乐趣。没有发展的街町势力边界就小,发展起来的势力边界就慢慢扩大。而主城也应该同样适用于这样的原理。没有天守的小城势力辐射范围就小,而拥有高层天守的大城势力辐射范围就应该扩大。而且主城的势力影响力应该凌驾于外围街町之上,敌军部队即使占领城外街町,也无法将进攻路线转为自己的势力,从而让他们在进攻途中付出更多的士兵代价。这样设定无疑让游戏的战略性有大幅度提升。
☆既然街町都有民忠,那么无论是工作队还是部队,占领街町至少是以削弱民忠来体现就会合理得多。你可以选择攻击街町破坏里面的建筑从而达到快速降低民忠最终占领,也可以选择不破坏而慢慢减低民忠最终让街町归附于我方势力,归附之后建筑物都保留。这样设定在战略上就会有趣得多。现在民忠的概念完全只与徵兵有关,实在是浪费了这个数值的战略意义。
总体上说士气的设定规规矩矩,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却也没有什么让人惊喜的革新。虽然战略上多了一个边界的概念,但是街町可以秒占、主城没有辐射范围都让这个边界的概念形同虚设,很是让人遗憾。果然光荣更多的把脑筋花在了战术上,对战略没怎么下工夫。
基于以上理念,所以战略上的重点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用小股部队袭扰敌人科技据点之外,就是想方设法在攻取敌城之前尽量将我方势力边界前移。由于各种街町都可以瞬间占领,而且无论是工作队还是战斗部队都可以占领之,所以在攻取敌城之前打通一条“攻城走廊”无论怎么看就是利大于弊的。进可以满士气兵临敌城,退可以安全撒回不至于半路士气降零。
☆本作战略上的最需要注意的是士气与势力边界的概念。除非拥有特殊技能或军事建筑支援,否则我方部队一旦越过自己的势力边界出国作战,部队的士气就会缓缓降低(让人想起了国家的崛起),士气一旦过低部队就会溃散甚至减亡,所以本作越境作战是很不利的。千里奔袭更有可能是有去无回。鼓舞等特技也不再拥有逆天效果。所以士气是限制我们战略远征的第一大因素。从阵形到特技的一系列战斗战术也是围绕着士气这一战略要素的。
与前一作一样,本作用全国大地图展现战略。所有战斗均以即时战斗的方式在大地图上发生。没有单独切换的战术模式。所以本作的战略战术全部都在大地图上体现。
至于兵器。几大攻城兵器自不必多说。本作只在水军上有所改动。本作不需要建造战船,部队下水就变船,与三国志11同理,有科技就有船。而其他攻城器械,则都需要建造。大筒要长三级科技之后才能破坏攻城兵器。
这属性表里最悲剧的要数弓弩了,设定成了这样,基本上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弓弩不强这一点,在是日本战国其实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已经是16世纪了啊。弓弩本身就是日暮之时了,只不过几位著名的强弓手怕是要在本作中悲剧了。
从兵种属性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作大筒被大大地加强了,似乎要变成攻城的主力。但是科技已经注定大筒无法量产,所以用起来也需要格外小心,没有种足够的田恐怕是养不起大筒军的。而步兵(足轻)比起骑兵队来这一次基本上看不出优势了,破坏力都只差1啊。看来与12一样,骑兵队多少又可以在本传中活跃一番了。弓骑与铁骑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从上面的表格大家可以看到,科技基本上是为军备服务的。内政及其他类的科技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那么正好从科技分析一下本作的兵种。以下便是从科技列表的加成推导出来的兵种属性表。
只要道路相通,我们可以瞬间占领敌方野外的任何街町,包括敌方的科技资源与匠町。而科技资源一旦被占领敌方的科技就化为乌有,而我方则可以完全不必守备那些占领区,立即将部队撤回。即使敌人再夺回匠町,他的科技也回不来了。如此一来,“袭扰、破坏”战术将在这部天道中大有用武之地。因为敌方的街町都是可以瞬间夺取的。唯一需要忌惮的就是敌人修筑砦与支城了。不过本作中砦与支城的建设数目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本作的设定中有着历代最强的大筒,摧枯拉朽可说是在谈笑间。
通过以上的简述,我想大家应该已经可以揣摩出天道这部作品战略重点了。攻城略地除了经济上的意义之外,还多了一份科技上的意义。本作的科技不再是砸钱攀比科技树这样的游离于战略之外的比拼了。由于战略地图资源的有限,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不再是如何攀升自己的科技而是如何想方设法削弱敌方的科技。在此可以预见“野蛮人的进攻”式的战术将会在未来的天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个战术得以应用的基础,则完全是本作的道路系统。
本作与以往的信长系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本作十分特别的科技系统了。与以往科技只是游离于战略之外,只是依附于资金或者外交的一项属性。本作的科技却与经济一起被具体化到了游戏的大地图之上。
史上最经典的三国类单机游戏,你最pick哪一款?
曹操传的经典,除了游戏本身设计得好,更有不少衍生的佳作MOD!第二款三国游戏的开山鼻祖《三国志》,从1985年诞生到今天,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款游戏在整个东亚都有非常强大的群众基础。这款游戏模拟真实的历史军事生态,战争哲学强大,不管是治国治兵的方略政策,还是战术的运用思维,都极高地还原了真实的三国时代,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后来者《率土之滨》也是模仿《三国志》创造的。
如果你认为霸王的大陆名气不大,只能说明你年纪太小。第一款不得不说的就是《三国群侠传》,经典中的经典,直到现在下载量依旧高居不下,当时穿越还很流行,所以群英传的设定非常招人喜欢,就是穿越到三国世界,单说剧情,就很吸引人。记得游戏的设定是这样的,当时历史混乱,刑天控制了董卓,导致三国的武将们纷纷失散,主角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失散的武将再聚集在一起,把历史归位,并且打败董卓。Pve和rpg融合,自由度极高,集竞技、冒险、探秘之大成,现在的模仿者都很少有能超越三国群侠传的。
没有吞食天地,三国群英传。就不能称玩过三国游戏 霸王大陆应该拍第一,同时期可玩性最高,年代最早 90年代有部日本松岗公司的卧龙传,很好玩 没有富甲天下系列。差评 什么叫fc题材,请解释历史的天空:盘点曾经的精品国产单机三国游戏
作为一款战棋游戏,《三国群侠传》可以说自由度非常高,主角和各个武将的养成完全看玩家自己的意愿,可以自由搭配各种武器、技能等等,不同搭配会有不同玩法。同时,队伍里可以加入许多三国时期的武将,每个武将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鲁肃的富豪类技能、马良的地理类技能都是非常有趣。
不但有不同类型的英雄单位,英雄还有自己的技能树。战略方面,内城和城外地图也分开的,非常完美的实现了野战和攻城战,同时城内的争夺战也非常真实。各种战争载具、科技树、资源点等等,几乎是集当时所有即时战略游戏的要素与一身。
系列游戏的主线都与爱情、友情相关,这也是国产RPG雷打不动的主旋律吧...不过幻三在游戏的系统上做了一些创新,虽然总是摆脱不了“你打一下我打一下”的回合制框架,但是在其他地方进行了一些创新,如阵型、配装等。
三国游戏国产代表作 三国系列单机游戏-三国群英传
三国游戏一直是比较经典的游戏,不管是小霸王游戏机上的,还是街机上或者是电脑游戏。现在的掌机上,还有家用机上都是不可或缺的题材。三国群英传是国产的为数不多的三国题材的单机游戏。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这个系列游戏吧。
为何影响这么大,畅谈三国系列单机游戏!
俄罗斯公司出的。以歼灭黄巾贼之役开场,以剧情穿插战斗,勾勒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各势力消长的全貌。除了剧情插画外,更有丰富的人物对话,让玩家更迅速地融入历史情境中。游戏场景不但极为广阔,战斗画面的气势更是惊人,可自由调整的视角和战术地图的设计,让玩家操作更方便,骑兵飞驰扬起的沙尘等细节,更是细腻传神。玩法有点像全面战争。
《梦三国》是一款新型的竞技网游,以对战为主要乐趣,借鉴了经典魔兽RPG地图DotA的主要特色,并经过优化,使玩家充分体验到三国阵营之间的激烈对抗和游戏操作上的便捷快感。各具特色的乱世英雄,华丽实用的制敌技能,威力惊人的神兵宝器,惊心动魄的国战竞赛,将带给玩家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其好玩度不下于任何三国游戏。
这几款三国题材的单机游戏,都玩过的至少25岁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基本都玩过,可是我才24岁啊,还只是个孩子啊,那时候的游戏是真的经典啊,放了学就去游戏厅打三国战纪,西游释恶传,被三国题材的游戏荼毒的我不清啊,导致我现在还在玩三国类的游戏,现在我玩的是率土之滨,三国类的策略手游,当初选就是因为比较方便玩,后来玩久了就觉得这个游戏玩法很另类,完全超越了传统的SLG游戏,策略性极强,如果帖主没玩过建议去看看,很好玩,很尊重历史。
《傲世三国》是目标软件研发的一款即时战略单机游戏,于2001年01月17日发行。该游戏加入经营模拟的成分,金钱的主要来源是城市的税金,玩家必须按照各城市的人口、经济状况和民心合理调整税率。该游戏是第一个在E3上正式展出的中国游戏,也是少数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的电子游戏软件。傲视三国英雄+技能+单位的RTS玩法比魔兽3还早上了一年半的时间,只可惜后面极少有这么优良的游戏。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三国题材单机游戏盘点
曹操传是我三国系列的引路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寰宇之星、宇峻奥汀联袂巨献《幻想三国志4》,一款由无数玩家托起的国产单机PRG大作。幻想三国志系列游戏虽然没有仙剑奇侠传系列游戏那样的历史背景,没有轩辕剑系列游戏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三国群英传系列游戏那样宏大的战斗场面。但是她风格迥异,创新之处令人惊讶,画面细腻而充满幻想,综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带给玩家的是一个忘我的幻想世界。
《幻想三国志5》的时空背景三国志类手机游戏单机版,发生在比前四代都更为靠后的三国时代后期,在五代的故事中,曹操、刘备都已经驾崩,玩家所熟知的魏蜀吴三名国君仅余孙权在位。不过此时北方曹丕已经登基,以司马懿为左右手积极扩张势力;西南刘禅也已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即位。在这样的三国新气象中,本代游戏的主角,已经悄悄现身在蜀汉西南边陲的一座小村庄里……
《三国群英传》是一款由奥汀(Odin)公司出品的一款策略游戏,与以往的三国游戏相同的是目标统一全国,不同的是它的时间(应该说是年代)的表示方法是即时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回合制的,而时间是以月来计算的。游戏的重点是战争而非内政,玩家可亲临前线,在沙场上杀敌,也可运筹帷幄。
《三国群英传2》是一款由奥汀科技制作并发行的单机游戏,于1999年正式推出,是奥汀《三国群英传》系列游戏的第二部作品。该游戏凭借着与其它三国类游戏在许多方面的明显改进和提高(如:开创性地在此类游戏中引入了即时战略的时间概念、独特的内政和作战模式、动听的CD音轨佐以华丽的背景地图等),受到了众多“三国迷”的推崇。
《三国群英传6》不只是单纯的呈现故事剧情而已,同时也将更多的主控权交给玩家,您可曾试想过,如果刘备于白门楼相救吕布,是否能降服这三国第一猛将?如果孙权悍然拒绝周瑜嫁妹之计,天下又当如何三分?在最新的《三国群英传6》中,这些攸关天下局势的抉择都将由玩家自行决断,玩家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牵动前所未闻的三国历史,创造出全新的传奇。
《三国群英传7》除了保留三国玩家们所熟知的历史剧本之外,也将增加全新的虚拟剧本供玩家进行游戏。全新的虚拟剧本将有令玩家意想不到的新势力参战。这些新势力的君主、武将们都具备惊人的能力,将对三国的原有势力造成极大威胁!玩家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这群新势力的挑战!
《三国志10》是著名的三国策略类游戏,由光荣公司出品。游戏类型经过9代的转变,在本作中,回到了太阁类型的三国。游戏系统将充分结合7、8代的优点,庞大的武将人数允许超过包括玩家新建武将在内的750人以上。人物形象图看上去变化不大,程序上对前作进行了美化逐鹿三国网页游戏大全,与9代人物相近。忠实的三国志玩家们基本上都能分辨出自己熟悉的武将。
《三国志11》是日本光荣公司研发销售的一款电子游戏,为三国志系列的第11作,音乐由池赖广担当。与前10作使用罗马数字的标记名称不同,这一作使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与《三国志10》这款武将角色扮演类游戏不同,《三国志11》再次回到了战略类游戏。与《三国志9》、《三国志10》一样,这次也只使用了一张地图来体现全中国的风貌,并采用了3D技术,同时使用了汉语配音。
专题: 三国游戏单机9 三国单机游戏5 单机游戏老三国上一篇单机游戏三国志90年版
下一篇三国英雄传奇单机正版游戏